分离式保函合规实践:非融资担保机构分离式保函规范退出
2021年02月01日
按照保函申请人和被保证人是否为同一人,银行保函可以分为非分离式保函和分离式保函两类:非分离式保函的保函申请人即被保证人,分离式保函的申请人与被保证人则为不同主体。 分离式保证业务本质上是被担保人借用保函申请人的分离式额度向银行申请开立保函。如在分离式工程保函业务中,施工企业(被担保人)需先向银行合作的已获批分离式保证业务额度的担保机构(保函申请人)申请使用其在银行的分离式保证业务额度。 早在2008年底,建设银行便推出了分离式保证这一新型保证业务。作为拥有众多建筑行业客户的主办银行,建设银行针对建筑企业的实际需求,以施工企业分离式保函业务为切口逐步打开了市场。 一、节支减负,分离式保函青出于蓝 作为传统保函业务的创新形式,分离式保函业务能够有效解决被担保人的银行授信不足问题,并节约企业的贸易、借贷、履约和投标成本。 二、非融资性分离式保函风险暗藏 根据担保机构性质的不同,分离式保证业务可以分为面向融资性担保机构和非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分离式保函两种情况。 非融资性担保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但未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实际在为法人及自然人提供担保业务的机构。依据《非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管理指导意见》,非融资性担保业务范围包括诉讼保全担保、财产保全担保、工程担保等以及与担保有关的投融资咨询和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三、分离式保函何去何从? 而停办非融资性担保机构分离式保证业务并不意味着停办银行保函业务,银行仍可以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分离式保函业务,亦或以传统保证模式承接分离式保证业务需求,即对被保证人按照评级授信的有关规定办理普通保函业务。 当然,银行仍需在合规的前提下开展保函业务,否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在2020年,上海某银行便因在2013年至2018年间未按权限和程序办理非融资性保函业务等违规事实,被上海银保监局处罚款共计2100万元。 而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令第722号)强调“推广以金融机构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国务院和银保监会先后部署“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推行以保险、保函等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的背景下,发展保函业务是大势所趋。 因此一方面,银行应按照《关于防范外部风险传染的通知》要求,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对存在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的合作机构建立及时退出机制;并根据信用评级情况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实行分级授信,有效防范外部风险传染。 另一方面,银行也应夯实传统保证业务基础,继续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趋势,对履约情况良好的被担保方降低担保比例,或在提供一揽子保证服务时适当降低费率;并积极营销源头客户,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据了解,建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分离式保函开立主体,目前正在整顿和逐步剥离非融资性担保机构分离式保证业务。这为分离式保函的合规落实添上有力注脚,也启发金融机构:无论如何创新保函业务,都应坚守合规底线,在合规的前提下切实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