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工程担保”助推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2021年08月19日
工程担保制度的本质是建设工程风险信用制度。狭义的工程担保可称为工程信用担保:在陕西省招标办2015年发布的《关于在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加快推行银行保函和工程信用担保制度的通知》中,工程信用担保便特指专业担保公司的保证担保。
工程担保作为信用担保,是担保主体凭借自身的信用向受益人出具保函,将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的信用风险转移回风险源的重要措施。参考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当工程担保作为一种信用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发承包中时,不仅能够有效规避合同信用风险,还能够发挥准入管理、优胜劣汰等积极的市场作用。下文将按照工程建设发承包流程,梳理工程担保在其中构建的市场信用制约机制。
发包阶段:准入管理
我国当前实行以资质管理为核心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资质管理制度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如今也逐渐显现出静态性过强的弊端:既以不尽合理的层级设计和不尽全面的评价标准限制了建筑企业的充分竞争,又缺少作为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基础的对于市场主体资格的动态管理。
反观发展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建筑市场,其市场准入制度通常与工程担保制度相结合:建筑企业只要获得了与工程项目相应的担保,便有资格参与投标。如在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担保市场——美国,保险公司所能够为建筑企业提供的保险金额,将决定建筑企业的工程承揽规模。
不同于仅凭企业报送资料进行资质申请与年检核定的认证工作,工程担保将在每一次担保前通过资料审核和实地调查,对担保申请人及其担保项目的信用风险进行全面审查:一方面能够实时校验企业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工程担保的承保评判能够引导各方市场主体树立信用意识,加强内部信用管理,不断提高履约能力,积累企业信用。
正如《建筑业“十三五”规划》所指,未来我国将坚持弱化企业资质的改革方向,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其中工程担保将以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天然优势,在准入管理上发挥基础作用。
承包阶段:风险防控
工程建设全周期贯穿着关系复杂的信用风险,自投标阶段的弄虚作假风险至建设阶段的工资发放、合同履约等风险,都可能威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工程担保作为信用工具,能够在风险防控和风险转移中发挥专业作用。
工程担保会在风险防范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保后风险跟踪和风险预警服务,以及与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单位的深度合作,工程担保能够及时识别风险,并提出风险化解措施,进行风险防范与损失降低。
工程担保还在风险转移过程中扮演代偿角色:其将在违约情况发生后先向被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而在代偿后可以反担保实现对被担保人的追偿权,追索其为履约所支付的全部费用。
当然,基于对信用风险的动态监控,建筑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点和不良记录也将被记录在案。这也能够倒逼建筑企业加强履约管理,有助于行业自律管理。
长期效用:优胜劣汰
通过“守信者得酬偿,失信者受惩罚”的原则,工程担保可以促进建筑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有效发挥,助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能力。其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和信用手段两个维度,构建起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机制。
经济手段而言,工程担保所采用的浮动费率以信用风险记录为基础,能够直接激励和强化对建筑企业的行为规范;信用手段而言,工程担保综合运用反担保、再担保机制,能够建立起社会保证、利益制约、相互规范的监督机制。在正面利益驱动和多维信用监督的制约下,建筑企业的优胜劣汰也将得到促进。
六部门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也明确将积极探索建筑市场信用评价结果直接应用于工程担保的办法,为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提供便利,对恶意索赔等严重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未来还将全面公开建筑市场中工程业绩、信用信息以及工程担保相关信息,方便工程担保展业。
概言之,工程担保能够在准入管理、风险防控、优胜劣汰中发挥显著作用——其综合效用决定了“市场信用体系的主要支撑”的重要地位。因此完善建设工程担保制度,当然是加强建筑市场信用建设、强化建筑市场诚信机制的下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