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DI市场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加快全国复制推广?

2021年06月25日

图片

从2005年原建设部《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工程建设领域引入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到2017年住建部《关于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我国一直在探索建立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参考国际上工程质量保险体系通常采用的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加职业责任险方式,我国也以IDI作为工程质量保险体系的主力,并以新建住宅为切入点着力发展IDI市场。而发展至今,我国作为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IDI在新建住宅中的普及率却处于较低水平:如尽管目前已有多省份发文试点IDI,但除上海、北京、深圳外,IDI在大多数地区尚未实现大规模业务开展。


因此在看好IDI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还需破解掣肘IDI市场发展的因素,推动IDI在全国加速复制推广。


1


一、保险责任期限设置有待延长


国际上IDI的保险责任期限通常最长为十年。如最早开展IDI的法国以工程竣工后的10年为保险期限,并以《民法》规定:在完工十年后,质量缺陷责任方的质量责任解除,工程权利人不能再就质量缺陷起诉各责任方。


在我国,IDI的保险期间一般为工程竣工后2年起的10年。而我国《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保修的期限应当按照保证建筑物合理寿命年限内正常使用,维护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确定。与《建筑法》相配套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则明确: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图片


应该看到,IDI作为工程保险中承保时间最长的长尾保险产品,已然以较长的保险期间给保险公司带来了较大的承保压力。加之缺乏足够的质量保险经验数据、成熟的质量风险管理经验,试点期间IDI从十年起保也较为稳妥,国际上亦有较多成熟承保经验可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实践中一些地区已经在保险期间设置上体现出本地化特征,如《河南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实施办法(试行)》要求主险中主要项目的保险期限至少为十年,《海南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试点工作方案》也明确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保险赔偿责任期限不少于15年。当然,未来保险公司还应逐步扩展保险期间,主动匹配法律规定


2


二、TIS机构和监理机构定位模糊


2017年住建部《关于促进工程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针对监理企业提出:适应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要求,接受保险机构的委托,开展施工过程中风险分析评估、质量安全检查等工作。因此在实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后,监理该如何定位、TIS机构(IDI承保公司聘请的质量风险管理机构)和监理机构如何分工,也成了IDI市场发展的一大挑战。


可以看到,监理机构和TIS机构存在着职能交叉:监理机构主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实施监督;TIS机构则主要围绕保险责任内容,对建筑工程实施全过程质量风险控制、为保险人评估和控制承保风险。然而,目前尚无中央政府部门或行业权威机构对二者的分工作出明确规定,既容易导致两者的责任推诿、恶性竞争等问题,也不利于监理机构转型和TIS机构培育。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区已先行“作答”:上海《关于推进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参与风险管理制度试点的风险管理机构应具备甲级监理资质,是“监理单位成为TIS机构”的地方实践;《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提出“逐步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代替工程监理制度”,则是“TIS机构代替监理机构”的地方创新。

当然,这些创新都要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配套更新:监理的责任转变涉及政府监管制度、业主管理模式的巨大变化,保险的责任承担也要求保险市场发挥中坚力量。


3


三、风险控制效果尚待实践检验


IDI的作用不仅在于对在保险范围和保险期限内出现的由于工程质量潜在缺陷所导致的投保建筑物损坏进行维修或赔偿,更在于对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的全过程控制。而尽管国际经验已证明IDI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但我国IDI市场尚未作出有力回答,难以消除政府对IDI风险控制效果的疑虑,进一步影响政府对IDI的推行动力。


一般而言,TIS机构主要通过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采取预控、过程控制和跟踪验证的方法控制质量风险;保险公司则主要在审核分析TIS机构的评估意见后,提交建设单位协商解决。因此IDI风控效果主要面对两大挑战:TIS服务内容待规范、IDI风控工作未融入住建质监体系


4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协会已为规范TIS服务内容作出努力:2018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质量风险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20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也启动了《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技术风险管理服务规程》的编制工作。另外,上海市2018年投产运行的IDI信息平台已实现了保险公司出单系统、报案理赔系统和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建设市场管理信息平台的协同管理,也为质量风险事件报送提供了路径。


当然,未来还应健全TIS机构的行业管理规则、业务操作规范、纠纷处理流程、数据交换方法,并推动IDI深度融入住建质量管理体系,为IDI市场发展铲除制度障碍。


当前,我国IDI市场主要面对保险责任期限短、TIS机构和监理机构职能交叉、风险控制效果尚待实践检验三大主要挑战。但整体而言,IDI市场的蓬勃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未来还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行、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稳扎稳打推动IDI市场发展。

携手并进,共建中国互联网产融信用新生态

  • 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9372号 浙ICP备18032966号

    工保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2014~2022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400-800-5100 商务合作